《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9篇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好,李焕英》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3月8日——女神节那天,单位组织看电影。体育老师张老师说自己看过了,就把票给我,我邀请老公和我一起看。一位看过电影的朋友给我说,他的女儿看电影的时候,哭了很多次。于是从单位出发的时候,我特意准备了一包抽纸。
下午6:20按时抵达电影院,找到位置,刚坐定屏幕就亮了。电影的开头场景是她和她妈妈一起开心地聊天,妈妈骑着自行车载着她,母女二人一起畅想贾晓玲有出息、有了钱之后的生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让这一切的美好瞬间戛然而止……
病房里贾晓玲守在她妈妈的病床边,妈妈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女儿心中的那份执着与期望让人动容。但最终,妈妈还是走了……这剧情一下子将我拉回到20xx年正月十七的早上!那天学校开学,凌晨四点,保姆阿姨打电话给我,说我妈妈突然不会说话了。我内心一惊,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赶到妈妈家。前前后后也就3分钟的时间,妈妈的情况愈加严重,她的眼神焦急而恐惧,我看了愈发心疼,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渐渐地,妈妈的左胳膊、左腿已经没有知觉,彻底动不了。那一刻,心痛、难过、委屈、恐惧渐渐包围了我,只感到心如刀绞般的疼痛与无力,在心里默默祈祷:上帝啊,我妈怎么就如此可怜呢,她已经瘦成这样,再半个身子动不了,那可怎么办啊!求求您,让她好起来吧!我不能失去她!
理智、有担当的哥哥擦干眼泪,迅速联系120,将妈妈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接下来在灵宝市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三天,妈妈依然昏迷不醒。焦急与不安中我们兄妹三人再度将昏迷不醒的妈妈转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抢救。我清楚的记得,那种似乎要失去妈妈的无力与无措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亦如此时此刻屏幕上的贾晓玲!
影片的结尾,彩色画面与黑白画面相映,一边是乐呵呵坐车外出求学的贾晓玲,一边妈妈是为了省钱,自己步行走回去的背影。那一刻,我泪如泉涌,我的妈妈也是无数次心甘情愿、毫不保留地为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把我们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目送我们远行。但她自己回去时却舍不得坐出租车,经常步行20分钟、30分钟……这一幕,形象地诠释了:龙应台的那一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也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的意境,更形象地诠释了华兹华斯的“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的内涵。这将是我们倾其一生也还不完、还不起的恩情!
闭眼细细回味,最经典的那句台词“我的孩子,我只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便在我的脑海久久回荡,不肯离去。是的父母对我们没有更多的要求,有的只是我们的健康、快乐及无条件的爱。清楚地记得,我们兄妹三人中,哥哥,得到父母的关爱、呵护最少。可能是妈妈想培养哥哥男子汉的气质及长兄为父的风范吧?妈妈对哥哥的教育偏于严厉、苛责。后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妈妈总感觉内心亏欠我哥哥,看到哥哥目前的成就,妈妈总推塞一句话:“你哥哥能有今天的成就,全凭他努力,我年轻时没曾好好爱护过他。”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我却真正享受着快乐与健康,幸福成长,也享用了妈妈全部的呵护与爱!
妈妈生病重那几年,我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到妈妈身上。细心的陪伴与照顾,使得妈妈很依赖信任我,就如同小时候我依赖信任她一般。生病久了,吃药、打针往往使她痛苦,有些时候她会很果断的拒绝吃饭、服药、打针,阿姨和哥哥、弟弟也常束手无策打电话向我求救,我立刻赶到病房,一边开玩笑安抚她的情绪,一边与她说说我的女儿和儿子的近况,告诉她我的儿子、女儿取得的成绩,她就会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笑起来。告诉她我碰到的教育难题,寻求她的帮助,她就会用不太连贯的语言地表达她的看法,帮我寻求育儿良策。我知道,她心疼她的女儿——我,她还想尽力帮我教育抚养我的一双儿女。于是她就会听话的去吃饭、喝药、打针。
妈妈在抢救室的19天里,每次探望妈妈,我都会和妈妈拍照,然后配上一句温情的鼓励的话。每天写的话都不一样,今天写的是:“陈仙荣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们永远爱您!”明天写的是:“妈妈我们爱您,希望你快快站起来!”后天写的是:“我最漂亮的妈妈,愿你永远开心快乐!”……妈妈认识字,看到这充满爱意与力量的文字,妈妈顽强的与病魔抗战。
可天不遂人愿,久病不起的妈妈最终还是败给了病魔,永久的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如果妈妈在天有灵,她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她的挂念与祝福:“愿天堂没有病痛,愿母亲如李焕英一样安息!”因为,我们都会好好的!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在拍摄《你好,李焕英》的时候,看到屏幕里的“妈妈”埋头割水稻,贾玲突然红了眼眶,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看见年轻时候的妈妈劳作的身影,那时的她也一直这么辛苦吧。可惜我再也不能和她相见了!
而当旁边的人问起时,贾玲只是笑着说了句“没事”。但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有关妈妈的岁月如同潮水般地喷涌而出……
1982年,贾玲出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小山村,上面有一个大她5岁的姐姐,父母是当地化肥厂的工人,一家四口的生活比较清贫。
妈妈李焕英善良、活泼,会和闺蜜一起逃学,见到喜欢的人心里会小鹿乱撞。结婚以后她就把心思放到操持家庭上,过日子有点“抠”,不舍得花钱。
她舍不得买冰箱,总是吃快要化了的雪糕,就连丈夫想给她买“隔壁李婶儿的皮大衣”,她很喜欢却说“我不要”。
贾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一直有一个特别大的执念,就是不让两个女儿做家务,她妈妈觉得女孩做了家务以后,未来会去婆家一直做家务。
小时候贾玲和姐姐住一个房间,但是她不想和姐姐睡,经常跑到爸妈的房间睡着在爸爸和妈妈中间,然后向爸妈吹牛说:“我将来有钱了,这个必须得有,那个必须得有,买一个双门的大冰箱,给你们一人买一件皮大衣……”
但是,一个意外的发生,小时候吹过的牛再也无法完整兑现,成为贾玲一生的遗憾。
20xx年,高中毕业后的贾玲来到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败后她留在北京备考中央戏剧学院。
她用当服务员赚来的钱给父母各自买了一件皮大衣,给爸爸那件刚好合适,给妈妈的那件绿皮衣却小了一码。
20xx年,贾玲和姐姐贾丹同时考上了大学,姐姐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选择了去工作。当时贾丹一个月只有800块工资,拿出500块支持妹妹读书。
女儿上学需要一大笔学费,贾玲的父母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割稻草补贴家用。
几个月后,贾玲前往北京报到,也带上那件绿皮衣去更换,让她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刚入学一个月,贾玲接到了姐姐打来的电 ……此处隐藏10948个字……、穿越得不合常理,为抖母女情深的包袱设计母女先后穿越。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胜利化工厂门前那个场景,看起来很像周星弛《功夫》里面的如来神掌那一幕。一堆落叶根本不足以抵消贾晓玲从那么高空砸下来的重力加速度,李焕英也只是受了点外伤。
二、排球比赛的设计有非常明显的周星弛《少林足球》的痕迹。只不过,这次是为了母女的情深。而少林足球是兄弟情深与师徒之谊。
三、影片虽然向拜金主义、成功至上提出挑战,但最后,贾晓玲开着大众桑塔纳敞蓬边行驶在风景如画的山路上,仍然给我们一个成功的符号:有钱,有闲,有派头。
四、剧中人设因为贾玲现实人设而变得很励志,但剧中看不出贾晓玲为自己事业,社会事业而奋斗的那种韧劲。让我们想起,“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这可以让我们再把现实人生再思考一番。虽然,这40多年改革开放,有很多在竞争中的失败者,但也有整个中国整体进步带来无数的受益者。很多人虽然不算成功,但也算是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这部影片为什么这么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了。
在未来,这种影片会越来越难找到观众,至少很难受到多数观众的认同。因为,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起点,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感观,会发生巨大改变。他们更多追求自由发展,更多追求意义,而且价值观也更多元。他们的物质需求的起点与精神审美的起点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再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需要在设计上有痕迹但又要过渡自然,合情还要合理。同时,又能够满足多数人的审美需求。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想让一部电影尽善尽美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能说,中国影视发展也体现着中国观众的审美水平与能力。毕竟票房一定程度上也检验着中国人的审美,因为有这么多人为之买单。
写这么多,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在思考,而是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本文写完之际,周星弛无厘头电影的黄金搭档吴孟达先生于20xx年2月27日在香港病逝的消息传来。让人无尽的感慨,人生短暂,活出自己已然不易,能够通过影视,活在无数观众心中更不易。
高中同学群里的不少同学都发出了感慨,我也写下了以下文字,以示敬意:
“达叔出场,就让人感到隐忍,踏实,压住星星的飘。那些无厘头的故事,曾经陪伴我们度过了年少轻狂。达叔一路走好!”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9吃过饭后,一家人也一起到了电影院买了电影票。
开始的搞笑很真实,却好像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夸张。
我想,看电影很多时候是需要氛围的。
有些场景其实并没有那么搞笑,电影院里笑声响起,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这就是一种氛围。
晓玲的哭戏很有感染力,哇哇大哭,就像是一个孩子,哭得一点也不做作。没有悲痛欲绝,没有歇斯底里,却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人的共鸣。
李焕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温柔。
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是温柔的。
在女儿考上大学的时候,她很高兴,可是那大笑却不失温柔。
在得知女儿录取通知书作假的时候,她并没有怒不可遏,还是温和地笑着,并没有责怪女儿的意思。
在女儿小时候叫唤她“李焕英”的时候,她没有生气,而是很自然地喊道:“叫什么呢,小王八蛋。”那是带着笑的,还是温柔的样子。
在女儿拉裤兜的时候,她没有谩骂,还说女儿聪明,早早就上学了,年龄比其他人小,拉裤兜也是自然的事情。
还有,她和女儿同时穿越到过去的时候,她都是温柔的。
晓玲从天而降,她一看是女儿,没有丝毫的犹豫便跑上前去接,那是最无私的爱,来不及权衡利弊,来不及顾及轻重。
看到女儿为了使她高兴做的各种努力,她配合女儿的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本来她缝衣服的水平不高,直到女儿长大了,为了不让女儿嫌弃,她私底下苦练缝衣服裤子,渐渐地把手练巧了。
冷特看到李焕英为晓玲缝的裤子上的花纹,夸李焕英手巧。晓玲笑着解释小的时候母亲也不怎么会缝,是后来下苦功夫学的。讲到这里的晓玲意识到算时间的话此时的自己还没有出生。可是李焕英已经能缝好看的图案了。解释只有一种,李焕英也是和她一起穿越过来的。
她洞悉一切,缺默默地看着女儿表演,心里满是疼爱。
剧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晓玲坐着大巴准备出去的时候,李焕英拿着热腾腾包子送给女儿趁热吃。外面下着大雪,晓玲不放心母亲,要她坐车回去。李焕英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买了票给她看,在女儿离开后,又偷偷退了票,走在雪地里。
中国父母,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吧,自己省吃俭用,对子女却倾尽全力地去给予最好的。
只是时光不会倒流,人生无法重来,与其在离别之时后悔遗憾,不如把握当下,不负亲人,不负自己的心。
记得父亲说过,在他走后,不必哭泣,若是生前每一天都孝顺,走后又何须哭泣呢?人的一生,本来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在生的时候珍惜每一份感情,不让其浑浑噩噩、匆匆忙忙来不及用心感受地去度过,那便是有意义的人生。
《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着实让我心里一颤,这是贾玲缅怀妈妈的小品,前半部分搞笑情节让人笑出眼泪,到后来结尾的剧情大转弯,给观众制造惊喜的同时,让观众深切体会到这种“子欲养亲不在”的惋惜。
不知道贾玲在前面戏剧部分表演中,是怎样强撑着自己的情绪来表演的,真的是一位好演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不容易,真的是把自己悲伤难过的一面来展现给观众,给观众们带来欢乐。
有的戏剧演员,家人在病房中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是演员就是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抛之脑后。
曾经我做过一年的微电影编剧,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得写啊写啊写,确认素材,然后写剧本,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剧本推翻,然后重新写,重新推翻……循环循环没有次数限制得循环,直到剧本得到自己的认可,得到拍摄团队的认可。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甚至比高考前的复习还要忙碌,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睡到12点,起床简单填饱肚子,又继续写。那段时间我没有时间回家,五一、十一的假期别人忙着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家庭出游的照片,但是我就只能守在电脑前,一杯速溶咖啡,两杯速溶咖啡,三杯速溶咖啡……若干杯速溶咖啡是我每天的精神支柱。
再后来,我因为压力大,很快就是一脸的痘痘,满身的油脂,完全不是最初那个“才貌双全”的我了。后来,我妈妈坚决反对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辞职了。
我能深刻体会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辛苦,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过称有多煎熬很多人体会不到,一个作品诞生,但是观众们看到了没笑,不觉得有趣,那么为这个作品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遗憾。
做编剧,难!
做一个喜剧编剧,更难!
希望我们大家在享受喜剧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真的是把自己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奉献给了观众……
文档为doc格式